主题:科学地了解新时代的地热工作
9月27〜28日,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学会地热学会、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四川地质工程勘察院、河北省地质学会主办的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成都召开。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地了解新时代的地热工作”。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多杰、水环研究所副所长曹耀峰张兆基、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蒋军,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局长勘探与开发王建明,四川地质工程勘察院院长安世泽以及来自全国130多个研究所的、地质调查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多吉院士提议在东南地区进行中低温地热发电,并在华中平原关中盆地和松辽平原盆地进行低温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热电联产。建立全面的地热利用模式;全面推进地热能资源整合。利用,开发利用西藏高温地热资源、云南省、四川和台湾,推进高温地热发电,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多能量互补发电模式;选择有利地区开展增强型地热能系统研究。曹耀峰院士提出,地热产业的发展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重要性有利于改善环境,还为国家培育新产业、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相关设备制造本地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增加就业具有显着的拉动作用,是建立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地热产业将直接投资4000亿元,推动地热产业链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到2035年,地热产业链总投资将接近5万亿元。到“十三五”末,地热能的年利用率相当于替代7000万吨化石能源标准煤,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6%,占非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7%。化石能源,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亿吨。到2035年,地热能的年利用率相当于替代2亿吨标准煤用于化石能源,相当于4.86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利部副主任吴爱民详细解释了中国地热能源发展报告(2018)》。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水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桂玲介绍了地热资源的情况。中国。
会议的另一个亮点是增加了青年论坛分会议。 10名青年学者关于河北省岩溶蓄热的发生和特点、中国和肯尼亚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京津石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川西高原高温地热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等问题深入交流和讨论。作为一名年轻的学术导师,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评审,并向优秀年轻人颁奖。
返回首页